翻看技术统计,这场“惨案”像一场战术演练。

英格兰全场72%的控球率,意味着球几乎没离开过他们的脚下;24脚射门7次射正,平均每4分钟就有一次威胁进攻。而拉脱维亚只有可怜的6次射门,唯一一次射正还被皮克福德轻松没收。这样的差距,让英格兰门将大多数时间成了观众席上的VIP。

对比同一天其他豪门的表现,英格兰的稳定更显珍贵。葡萄牙被匈牙利补时绝平,C罗的梅开二度成了空砍;挪威虽然 earlier 以11-1血洗摩尔多瓦,但那种疯狂像是个例。而英格兰呢?

6场预选赛全胜,进19球且一球未失,这种“温水煮青蛙”式的稳健,反而让人胆寒。

“欧洲中国队”这个称呼,曾经扎心又精准。过去的英格兰,预选赛风光无限,一到大赛就掉链子,像极了国足“揭幕战、生死战、荣誉战”的循环套路。

但如今,这支球队早已脱胎换骨。凯恩、萨卡、赖斯组成的中轴线正值巅峰,戈登、埃泽等新人不断冒头。关键的是,他们连续8届世界杯从未缺席,这种稳定性连法国、意大利等传统强队都望尘莫及。

反观真正的中国队,刚刚在18强赛中以3胜7负的成绩黯然出局,最后一场1-0战胜巴林已算是“荣誉之战”。当英格兰用5-0庆祝晋级时,国足只能留下“2030年再见”的承诺。

同样的起点,截然不同的轨迹,所谓的“欧洲中国队”,早已成了过去式。

然而,狂欢背后总有一丝隐忧。英格兰的强势始终停留在预选赛阶段:拉脱维亚、安道尔这些鱼腩球队,终究无法模拟世界杯淘汰赛的强度。就像此前对阵安道尔时,英格兰虽然2-0赢球,但进攻端磕磕绊绊,全靠对手乌龙和赖斯的头球勉强破局。这种“遇弱不强”的苗头,让人想起他们在大赛中的习惯性慢热。

同组的挪威虽然11-1狂胜摩尔多瓦,但哈兰德的五子登科反而暴露了球队依赖球星的单一性。而英格兰的可怕之处在于,他们不需要哈兰德式的个人爆发,凯恩、戈登、埃泽多点开花,这种整体性才是他们真正的资本。

当英格兰球员在更衣室喷洒香槟庆祝时,一个问题悄然浮出水面:预选赛的王者,真能打破大赛魔咒吗?从数据到战绩,他们早已配得上“强队”二字,但世界杯的舞台,从不会为表面实力买单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